职工园地

高速文苑
才艺展示
读书心得
摄影天地
学习交流

阅读推荐

永恒闪耀的精神丰碑 ——读《周恩来传》有感

2022-01-05 09:45   作者:承德分公司隆化收费站赵启东 来源:承德分公司隆化收费站

每一次提起周恩来,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,他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,是一座永恒不灭的精神丰碑。周恩来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,儿时便立下了“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伟大理想,青年时期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加入共产党,晚年又为了处理国家繁杂的琐事精疲力尽,最后因劳累过度身患癌症而逝世。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。

这丰碑闪耀着周恩来坚定信仰、忠于革命的光芒。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、理想崇高,其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,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。周恩来同志说:“人是应该有理想的,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。”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:“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,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”。他对党的事业、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、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,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,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,从不动摇。他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,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,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;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,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;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,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,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,因此是坚如磐石的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“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,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”的誓言。

这丰碑闪耀着周恩来虚怀若谷、慈祥为民的光芒。周恩来身为总理,虽日理万机,但一有空就到群众中去。他不嫌弃工人和农民那油腻、粗糙的双手,紧紧相握,他和社员一起吃食堂锅里剩下的玉米面糊糊,他与市民一起挤公共汽车,他在海南岛钻过橡胶林,他在黑龙江解决过“犁后喘”,他到上海里弄串过门,他踏遍了杭州的茶山路……祖国的大江南北都曾留下他的足迹。周恩来时时刻刻都在关心身边的同事,时时刻刻都在关心人民的生活,即便是他卧病在床临终的时候,他也不忘嘱咐医生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事,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他心里想的仍然是别人。

这丰碑闪耀着周恩来生活简朴、严于律己的光芒。在我们中国人看来,我们心中的周恩来,不是那个语言诙谐幽默的外交家,也不是一名掌握国家大局的优秀领导者,而是一名朴素、和蔼,且平易近人的好朋友。作为一名国家的二号领导人物,周恩来的穿着和住处和别国的总理都相差甚远。周恩来总是穿着一件颜色泛灰的中山装,那件中山装已经穿了几十年了,从来没换过,上面还打满了补丁,只有在会见外宾的时候才会换上那件深黑色的西装。童年的磨难成就了他,周恩来的一生都是在为中华的崛起奋斗,虽身居高位却严格要求自己,从来不贪图享受。周恩来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,以身作则,从自己做起,管理着一个“大家”的同时,坚持从管好自己家里做起,决不让亲属之事影响“大家”。建国之初,周恩来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,定下“十条家规”。这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,更是培养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。它像一面镜子,告诫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如何掌好权、用好权,如何过好权力关、亲情关。周恩来教育我们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,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,我们要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,决不搞特权,决不以权谋私,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。

爱人者,人恒爱之。周恩来虽然已经离开我们45年了,但他的品德、人格、风范、情怀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一座永恒闪耀的丰碑,这光芒穿越时空,照耀未来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。


媒体矩阵

微博

微信公众号

头条号

抖音号

快手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