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爱在休班后去图书馆待上一阵,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时,《平凡的世界》几个字突然撞入眼帘。其实多年前就看过改编的电视剧,黄土高原上的沟壑、人们脸上的风霜,还有那些为了日子奔忙的身影,都曾在记忆里留下模糊的印记。但总觉得隔着屏幕少了些什么,于是便抽了这本厚重的书,想在字里行间重新认识那个平凡却又滚烫的世界。
书里的孙少安和孙少平,像两粒深深扎根在黄土地里的种子,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向上生长。孙少安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,看着光景烂包的家,没日没夜地琢磨着怎么让一家人吃饱穿暖。他拉板车、开砖窑,摔了跤就爬起来,赔了钱就再想办法,那双布满老茧的手,硬是把穷日子一点点掰扯得有了起色。弟弟孙少平则不一样,他不甘于一辈子困在黄土地里,揣着几本皱巴巴的书走出双水村,在煤矿里挥汗如雨,在黑夜里挑灯夜读。兄弟俩一个守土,一个寻路,却有着同样的底色——对生活的热爱,对命运的抗争。他们的日子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,只有柴米油盐的琐碎和咬紧牙关的坚持,可正是这份“生而平凡,却不甘平庸”的劲儿,让每个字都透着力量。
合上书时,看着窗外的行人和车辆,恍惚间竟觉得自己的日子,和书里的世界有了奇妙的重叠。毕业后来到收费站,不知不觉已是十三个年头。最初守在收费岗亭里,日复一日重复着“您好”“再见”,看太阳朝升暮落,望旁边地里的庄稼春种、夏锄、秋收。数着来来往往的车牌,听着发动机的轰鸣,日子就在这样的循环里慢慢流淌。两年前来到办公室,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,到如今渐渐得心应手。有人说这份工作太平淡,每天守着一方小小的天地,重复着相似的节奏。可只有自己知道,这十三年里藏着多少温暖:每次递出通行卡,司机总会回以微笑,道一声“谢谢”,简单的互动里,藏着寻常日子的光亮。冰雪天里一起铲雪的身影,深夜里为了保通宵不寐的灯光。我把最好的青春给了这条延伸向远方的高速路,它也回馈了我太多——教会我耐心,让我懂得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也有意义;教会我包容,让我明白每个奔波的身影背后都有一个需要守护的家。
其实我们每个人,都是自己世界里的孙少安和孙少平。没有谁的生活生来就波澜壮阔,更多的是在平凡的轨道上,日复一日地付出,一点一滴地积累。就像高速路上的收费亭,看似静止不动,却见证着无数人的出发与抵达;就像黄土地里的庄稼,看似沉默无声,却在默默积蓄着生长的力量。《平凡的世界》最动人的地方,或许就是告诉我们:平凡不是平庸,坚守不是妥协。无论是在黄土高原上耕耘,还是在高速路口值守,只要心里有光,脚下有路,认真对待每一个平凡的日子,人生就不算辜负。
合上书页,窗外的阳光洒在封面上,“平凡的世界”五个字仿佛有了温度。原来所谓不凡,从不是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,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,带着热爱与坚持,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。就像孙少安的砖窑烧出了新瓦,孙少平的矿灯照亮了巷道,我守护的这条高速路,也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,通向了更远的远方。
微博
微信公众号
头条号
抖音号
快手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