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炎炎夏日,咬下一口清甜多汁的西瓜,那股沁人心脾的凉意与甜蜜,总能驱散暑气,带来满足。而这寻常的幸福背后,有一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感恩的老人——“西瓜之母”吴明珠院士。
吴明珠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,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她心中早早种下了报国的种子。1953年,从西南农学院毕业的她,放弃了大城市的优渥生活,怀揣着建设祖国边疆的理想,奔赴新疆。彼时的新疆,条件艰苦,科研环境更是简陋,但吴明珠没有丝毫退缩。她深入田间地头,与瓜农们同吃同住同劳动,很快就掌握了当地的西瓜种植情况。
在调研中,吴明珠发现,新疆虽有“瓜果之乡”的美誉,但传统种植技术下的西瓜产量与品质都有很大提升空间。于是,她决心扎根这片土地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现状。为了收集育种资源,她不畏酷暑与风沙,带着水和馕,花了整整3年时间,走遍吐鲁番300多个生产队。每一块瓜地都留下了她的脚印,每一株瓜苗都倾注了她的心血。最终,她整理出44个品种,为新疆西瓜建立了第一份珍贵的资源档案,也为后续的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育种之路布满荆棘,一个优良品种的诞生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。但吴明珠从未放弃,她日复一日地穿梭在瓜田间,观察、记录、试验。1973年,为了加快育种进程,她提出“南繁北育”的大胆设想,像候鸟一样,秋冬奔赴海南,春夏返回新疆,一年三季进行育种研究。在海南的育种基地,烈日炎炎,蚊虫肆虐,条件十分艰苦,但吴明珠乐此不疲。她精心呵护每一株瓜苗,仔细筛选每一粒种子,只为培育出更优质的品种。
1984年,是吴明珠科研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年。经过无数次的杂交、选育与改良,编号为“8424”的西瓜品种横空出世。“8424”西瓜凭借皮薄、瓤红、汁多、甜度高的绝佳口感,一经推出便迅速风靡全国。从华东地区到全国各地,“8424”在大江南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,让更多人品尝到了西瓜的甜蜜,也推动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。此后,吴明珠并未停下脚步,又陆续培育出20多个优质西瓜品种,不断丰富着我国的西瓜品种库。她还致力于甜瓜育种研究,培育出的早、中、晚熟系列甜瓜品种,曾覆盖新疆主要商品瓜产区的80%,助力当地瓜农增收致富。
吴明珠的科研成就不仅造福了中国百姓,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她建立的脆肉型甜瓜无土栽培技术体系,让原本只在新疆种植的哈密瓜走出家乡,走向全国乃至世界。“黄皮9818”哈密瓜更是成功在美国商业化生产,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、在国外种植成功的哈密瓜品种,为中国农业科技赢得了国际声誉。
在科研道路上,吴明珠并非一帆风顺。长期的奔波与劳累,让她无暇顾及家庭。丈夫杨其祐一直默默支持着她的事业,成为她最坚强的后盾。然而,命运却很残酷,1986年,杨其祐因病去世,这给了吴明珠沉重的打击。但她化悲痛为力量,更加努力地投身科研,她曾说:“我一个人要做成我们两个人的工作才对得起他。”如今,90多岁的吴明珠院士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,她可能已记不清许多人和事,但心中始终惦记着她的瓜。当她吃下一口西瓜时,脸上仍会露出满足的笑容。她的一生,是为瓜奉献的一生,是为人民谋福祉的一生。
每到夏天,当我们大快朵颐地享受着西瓜的甜蜜时,不应忘记吴明珠院士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。她用一生的坚守与执着,诠释了科学家的使命与担当,让我们实现了“吃瓜自由”。吴明珠院士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,她的精神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。
微博
微信公众号
头条号
抖音号
快手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