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工园地

高速文苑
才艺展示
摄影天地

霜雪初临,人间渐暖

2025-11-18 09:29   作者:承德分公司-丰宁隧道管理站-李姣礁

当清晨的窗棂凝上薄霜,街头的落叶裹着细碎冰晶,二十四节气中的“小雪”便悄然登场。它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载“十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”,此时雪量尚微,多是“雨夹雪”或“零星小雪”,却像一位温柔的信使,宣告着冬日的正式开启,也晕染出中国人独有的冬日诗意。

小雪的诗意,藏在天地间的朦胧景致里。北方的田野早已褪去金黄,冬小麦裹着雪被沉沉睡去,远处的村落屋顶覆着一层轻雪,像撒了把白糖,烟囱里冒出的炊烟在冷空气中缓缓散开,与淡灰色的云融在一起,成了水墨画上最柔和的一笔。偶有麻雀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,啄食残留的果籽,翅膀抖落的雪粒簌簌落下,打破寂静,又很快归于安宁。

南方的小雪则多了几分湿润的诗意。雨丝混着雪粒,落在青瓦上、芭蕉叶上,发出“沙沙”的轻响,不像北方雪落的寂静,却带着江南独有的温婉。园林里的腊梅正酝酿着花苞,深褐色的枝桠上沾着雪珠,远望如缀满碎钻;枫叶还未完全落尽,红得热烈,与洁白的雪粒相映,成了冬日里最鲜活的色彩。走在石板路上,鞋尖沾着湿冷的雪水,却不觉得刺骨,反倒因这清冽的空气,让人清醒又舒畅。

小雪的暖意,藏在烟火气十足的生活里。古人讲究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,这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时节智慧。北方人家的院子里,腌白菜、腌萝卜的陶缸排得整整齐齐,白菜要选紧实的,一层菜一层盐,压上青石板,等过些日子,捞出来切丝拌醋,便是冬日餐桌上最爽口的小菜。南方的主妇们则忙着腌腊肉、灌香肠,猪肉切成长条,抹上盐、花椒、八角,挂在屋檐下,任凭寒风与小雪浸润,日子越久,肉香越浓,等到过年时,蒸上一盘,满屋子都是年的味道。

除了腌菜腌肉,小雪时节的饮食也讲究“温补”。北方人爱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,羊肉焯水后与萝卜同炖,撒上葱花和胡椒粉,喝下去浑身暖透,连鼻尖都冒出汗来;南方人则偏爱炖一锅老鸭汤,加入山药、枸杞,慢火熬煮,汤鲜味美,既能抵御湿冷,又能滋补身体。傍晚时分,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着食物的香气,窗外是清冷的霜雪,屋内是温暖的灯火,一冷一暖间,尽是寻常日子的幸福。

小雪的深意,藏在古人对自然的感知里。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:“一候虹藏不见,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,三候闭塞而成冬”。此时雨水减少,彩虹难觅;天空中的阳气上升,地面的阴气下沉,天地间阳气渐退,阴气渐盛;万物收敛,天地闭塞,冬天的气息愈发浓厚。这份对自然的细致观察,不仅是对时节的记录,更蕴含着“顺应自然”的生活哲学——小雪时节,人们减少外出劳作,更注重居家养藏,读一本好书,泡一壶热茶,与家人闲话家常,在慢节奏中积蓄能量,等待春日的到来。

如今,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但小雪时节的仪式感从未消失。超市里,人们忙着选购腌菜的食材;街边的腊味店前,挂着一排排诱人的腊肉;家里的餐桌上,总有一碗温热的汤羹。人们或许不再细数“三候”的变化,却依然遵循着时节的指引,在霜雪初临的日子里,用烟火气温暖自己,也温暖着身边的人。

小雪不是寒冬的序曲,而是冬日温柔的开篇。它没有大雪的磅礴,却有“小而美”的诗意;没有冬至的隆重,却有“藏而暖”的烟火。在这个节气里,我们看霜雪染景,品时令美食,悟养藏之道,更在寒冷中学会珍惜温暖,在寂静中感受生活的美好。


媒体矩阵

微博

微信公众号

头条号

抖音号

快手号